大家常说,要想富,先修路。近年来,随着交通强国、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以及“新基建”的加速推进,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新的黄金期。最让我和同行有荣誉感的,莫过于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。
提起交通土木从业者,很多人的印象也许还停留在“顶着大太阳,肩挑背扛赶施工”的画面上。其实,随着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5G通信等新技术运用,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已经迈进了“智能化建造、智慧化服务”的新时代,许多以前需要人工操作的工序,完全可以被机器替代。
举个例子,川藏铁路康定2号隧道施工中,用到了我们学院研发的“地质编录与围岩分级机器人”。以前单靠人工测量隧道,不仅费时,准确度还不高。现在,我们可以遥控机器人进入隧道,通过激光扫描直接生成精确的三维模型。机器人还可以同时对隧道前方的岩石面进行扫描,识别裂隙,对岩体分级,为后续调整挖掘方案提供依据。同样的工作量,使用机器人可以节约3个人工,减少140分钟作业时间,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今天,只懂施工的传统土木人才已经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了。为此,我校以“双一流”建设为契机,提出布局建设以齐鲁交通学院为牵头单位的“智能建造与智慧工程”学科群,并成功获批“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”新工科专业。虽然是第一年招生,但学生报考十分踊跃,最终录取了93名同学。
在人才培养模式上,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科交叉特性。从教师队伍来说,除了传统的土木交通专业教师,近几年我们还招聘了不少软件、机械、材料等专业的博士。在课程体系方面,我们打造了以土木类知识为基础,融合数学、计算机、控制、软件、机械等专业知识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,同时还提供工程软件、工程建造、交通工程、智能运维与管理等选修课模块,充分满足同学们个性化学习的需要。
我们相信,只要大家真心热爱土木交通行业,在实践中潜心钻研,一定能推动交通强国建设“跑”出加速度。
讲述人: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副院长 葛智
项目团队:记者 张胜、唐芊尔、苏雁、颜维琦、赵秋丽、冯帆、张士英、王斯敏 通讯员 方彦蘅、赵怡宁、胡惠茹
“同世界·共北斗”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,旨在汇聚全球青年创业者,探索北斗技术的创新应用。赛事涵盖北斗创新应用技...
意向区域: 全国
意向区域: 长三角 上海 江苏-南京市 江苏-无锡市 江苏-徐州市 江苏-常州市 江苏-苏州市 江苏-南通市 江苏-连云港市 江苏-淮安市 江苏-盐城市 江苏-扬州市 江苏-镇江市 江苏-泰州市 江苏-宿迁 浙江-杭州市 浙江-宁波市 浙江-温州市 浙江-绍兴市 浙江-湖州市 浙江-嘉兴市 浙江-金华市 浙江-衢州市 浙江-舟山市 浙江-台州市 浙江-丽水市 安徽-合肥市 安徽-芜湖市 安徽-马鞍山市 安徽-铜陵市 安徽-池州市 安徽-安庆市 安徽-宣城市 安徽-滁州市 安徽-蚌埠市 安徽-淮北市 安徽-淮南市 安徽-宿州市 安徽-阜阳市 安徽-亳州市 安徽-六安市 安徽-黄山市
意向区域: 全国